一、法定探视权的规定是什么
法定探视权的法律规定是什么?
依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关于探视权的明确规定,在夫妻解除婚姻关系之后,对于未直接承担抚养责任的父亲或母亲而言,享有对其未成年子女进行探访的法定权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一千零八十六条
离婚后,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,有探望子女的权利,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。
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、时间由当事人协议;
协议不成的,由人民法院判决。
父或者母探望子女,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,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;
中止的事由消失后,应当恢复探望。
二、法定监护权与探视权有何区别
法定监护权是指法律规定的对未成年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、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人身、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权利。它涵盖了对被监护人的生活照料、教育、医疗等各方面的管理和决策权力。
探视权则是离婚后未直接抚养子女一方依法享有的看望子女的权利。探视权主要是为了保障未直接抚养方与子女的亲子关系和情感交流。
区别在于,监护权是全方位的管理和保护权利,而探视权主要侧重于情感方面的接触。监护权人要对被监护人的生活等负责,探视权人则是在规定时间和方式下看望子女。例如,监护权人决定子女的上学地点等,探视权人可在约定时间去看望孩子并陪伴一段时间。
三、法定探视权的范围包括哪些
法定探视权范围主要包括看望子女的时间、地点等方面。时间上,一般可由父母双方协商确定,如每周探视一次,每次探视几小时等;也可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判决,如每月第一周和第三周的周末探视等。地点通常以不影响子女正常生活和学习为宜,可在子女住所、公园、图书馆等合适场所。探视权旨在保障未直接抚养子女一方与子女的亲密接触和情感交流,促进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规定,离婚后,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,抚养方有协助的义务。探望的方式和时间由双方协议,如协议不成,由人民法院判决。协议可灵活安排探视频率和形式,如每周或每月探望一次。无法协议时,按法院判决执行。